核心观点
【资料图】
1、一季度社融总量数据强劲,结构层面优异。实体经济的资金相对充裕。
2、企业存款同比较高但活期存款同比较低,反映出企业钱多但投资意愿仍未修复。当下企业配置定期存款,货基,理财的意愿或相对较强。
3、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自2021 年11 月以来首次历史同期最高值。但考虑到当下居民提前还款的意愿仍强,未来需观察居民中长贷修复的持续性。
4、对于债市而言,当下流向货基和理财的资金量或在加大,因此国债利率并未随着强劲的社融抬升。不过随着经济修复,二季度债市仍有风险。
5、居民存款同比增量明显回落,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或正在边际改善。权益市场的增量资金或有望抬升。
事项
2023 年3 月,新增社融5.38 万亿(前值3.16 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3.89 万亿(前值1.81 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前值9.9%),M2 同比增长12.7%(前值12.9%),M1 同比增长5.1%(前值5.8%)。我们对此点评如下:
社融整体:数量大,结构优
1、总量数据来看,社融呈现数量大,结构优的特点。一季度社融同比多增2.47万亿,其中,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2.73 万亿,企业短贷同比多增约9400 亿。
居民短贷同比多增约5700 亿,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约1300 亿。
2、社融过于依赖政府债和贷款的问题也有所缓解。过去一年的社融增量中针对实体的贷款和政府债加总占社融增量比重的102%。但一季度,针对实体的贷款+政府债仅占社融增量的85%,是2018 年以来同期的次低值。(仅高于2020年)。
企业行为:投资意愿较弱,资金或更多形成定存,货基和理财1、企业投资的意愿似乎并没有明显修复。当下企业似乎将更多的资金放至定期存款而非活期存款。这一行为预示企业的投资意愿仍相对较低。
2、值得关注的一点是,2018 年以来, M1 同比和企业存款同比的剪刀差与十年期国债有较好的同步性。从这一视角理解债市,当下虽然企业信贷强劲,但其投资意愿较弱,资金或部分流入货基和理财,债券市场的需求进而抬升,因此虽然一季度社融同比持续抬升,但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却并未大幅上行。
居民行为:关注两个可喜信号
1、居民视角的第一个可喜信号在于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的明显改善。3 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是历史同期最高值,这是2021 年11 月以来居民中长期贷款首次增量为历史同期最高。不过当下居民提前还款的比例似乎仍在高位,考虑到居民或仍为“负债最小化”的行为逻辑,因此未来居民中长期贷款能否持续修复仍需观察。
2、居民视角的第二个可喜信号在于居民存款同比增量开始回落。3 月居民存款同比多增2051 亿,是2022 年月以来的最低值。社融总量扩张但居民存款同比增量回落,一方面预示居民消费意愿边际上有所改善,另一方面预示居民配置风险资产(存款视为无风险资产)的意愿有所抬升。历史规律来看,居民存款同比回落大概率对应着新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份额有所抬升。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地产修复超预期,居民资产负债表改善超预期